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建设

衡水市枣强六旬老人传承国粹唱出农村文化新天地

作者: 发布时间: 2012-12-03 00:00:00 浏览次数: 2
今年60岁的韩林国,是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封花里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二十六年前在镇里经营了一家小书店至今。擅长吹拉弹唱的他,尽管自己的日子并不富裕,但他却省吃俭用,不辞辛苦,投入大量精力,把积攒下来的钱用在弘扬戏曲文化上。他带领戏迷协会传承国粹,为发展大营镇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半生难舍文艺情结
韩林国与戏曲结下文艺情结,还要从他父亲谈起。他的父亲是一位老戏迷,曾带领着一批来自外地的老票友,经常聚在家里吹拉弹唱。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也逐渐喜欢上了这门传统技艺。1999年父亲去世后,他遵从父亲的遗愿,继续把这些老票友们聚在自己的书店里活动。为更好地弘扬国粹,振兴大营镇的京剧艺术,2000年的时候,他组织京剧爱好者们成立了“大营戏迷协会”。
刚开始时,协会里的乐器不全,虽然镇里拨了八百多元给买了一些,但大多都是戏迷们自备的。那时,书店的二楼就是戏迷们活动的场所。后来随着协会在社会上影响的逐渐增强,人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书店的活动场所也就显得狭小了。这时协会里的老票友——大营镇祥和硝染公司的老板王步存,主动把自己公司里的两间房子提供出来,作为戏迷协会的活动阵地。“我与韩林国原先是工友、多年的老朋友,他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原先我不会唱戏,在他的带动下我也爱上了戏曲,而且越唱越着迷。”61岁的王步存老人这样说。由于很多戏迷都是镇子周边村里的,为方便戏迷们唱戏、赶集两不误,他们一般是在逢大营小集(农历3日、8日)和大集(农历5日、10日)的时候活动。而且他们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实现了使老戏迷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的。
 
 无私心地耀他人
为使戏迷协会更好地开展活动,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韩林国本人先后投入两万来元,为戏迷协会购置了服装、文化器械等,还自己出车组织会员到衡水、枣强、清河、冀州等地的戏曲组织参观学习,以他山之石,补己不足,从而使戏曲队伍的水平不断提高。协会会员王长奎告诉记者:“我是2006年参加到这个协会中来的,韩林国经常带领我们去周边县市学习取经,自己出钱购置音响、二胡等乐器,他舍得花时间、出钱,是我们协会的好领导。”
“瑟瑟声声歌盛世,锣鼓咚咚贺春来”,这支成员大多已过花甲之年的戏曲队伍,在韩林国的带领下,以矍铄、昂扬的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演奏技艺默默向社会做着奉献。他们不仅经常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种文娱活动,近几个月来,他们每逢周六下午都到大营镇的民华敬老院进行无偿慰问演出,得到了老人们深深喜爱。日前笔者走访了民华敬老院,七十多岁的姚风山老人告诉我们,韩林国带领的戏迷队伍经常来给他们演出,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使他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关爱每一位老人,就是关爱迟到的自己”,这是大营戏迷协会写给民华敬老院的宣传条幅上的语句,也是韩林国对自己默默奉献社会的一种勉励吧。今年中秋、国庆期间,韩林国为敬老院的每位老人发送了礼品。目的是要让一份暖暖的关爱,都能流淌在每位老人的心里。
目前这个协会已发展到二十多人,戏曲表演形式有:青衣、老旦、须生、花脸(黑头),乐器有京胡、京二胡、三弦、乐琴、鼓板、锣、钹等十多类,文场、武场的乐器他们都具备。协会会员年龄最大的达70岁高龄。韩林国的妻子王淑根很支持丈夫戏迷协会的工作,常常自己守在小书店里辛勤忙碌。当记者问到她对丈夫出钱常常为社会做好事的看法时,这位59岁的大姐脸上写满了淳朴的笑意和欣慰。
韩林国表示,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使戏迷协会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队伍中来,为弘扬中华国粹,繁荣枣强县的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孙桂芹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