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建设

播撒香花吐芬芳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7-18 00:00:00 浏览次数: 2
播撒香花吐芬芳
---记河北省第四届道德模范、枣强县唐林村党支部书记武桂新
              
     在冀中南平原黑龙港流域的枣强县城东南约30里处的清凉江西岸,坐落着一个三百户人家的村庄。假如你在春天踏入这块土地,便会见到一片片盛开在设施大棚内的香瓜花,金黄的花蕊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包围着整个村子。这儿就是枣强县有名的果蔬种植之乡---唐林村。
     唐林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00户,人口1300人,耕地3380亩,是典型的农业村。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经济落后、人心涣散、上访不断的 “老大难”落后村,短短两年的时间,而今,这个村变成了管理有序、村容整洁、和谐稳定的河北省文明村。之所以出现这样大的变化,村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母指称赞:“桂新可是俺们村的好当家!没有她俺们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么幸福的好日子”。
    在2010年9月村党支部换届中,唐林村选举产生了以武桂新为书记,由5名女党员组成的新一届党支部。两年多来,这个“巾帼党支部”,在武桂新的带领下,以党建为抓手,以发展为主题,依托资源调思路,抢抓机遇做文章,带领党员群众在促进组织建设、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促进了发展。村党支部先后被授予“衡水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三八’红旗集体”和“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该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妇女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武桂新个人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今年6月,她又摘取了“河北省第四届道德模范”的桂冠。
        抓班子带队伍,用正气唤醒民心
     武桂新是村里的一位民营企业家,2003年创办了一家照明电器公司,经过几年打拼,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2010年9月,在乡党委动员下,有着多年党龄的她,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再三劝阻下,毅然回村参加了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并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乡亲们既有激动、赞许的目光,也有冷漠、不屑的眼神中,她向大家郑重承诺:“我任村支书,不是为了发财,也不是为了作秀。彻底改变咱村的落后面貌,让乡亲们都过上富裕日子,这是我唯一的选择!”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上任伊始,针对村办公条件差、集体资金匮乏的实际,武桂新腾出自己公司部分办公楼作为村“两委”办公室,并出资12万元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施。为提升班子成员的素质能力,她制订了学习制度,建立起了经常性学习机制。学习“三农”政策、农业科技、法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提高做群众工作、谋全村发展的能力。以明责任、讲团结、促民生、谋发展、树新风为重点,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公之于众。工作中,她带头遵守,率先垂范,在她的引领下,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增强了群众对村党支部的信心。
        解民难办实事,用行动温暖民心
     面对民心失散、“心灰意冷”的局面,武桂新首先从解决村民眼前困难入手,温暖民心,赢得信任。她先后垫资近百万元,维修全村自来水管道设施,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新安装160千伏安变压器2台,解决村里因变压器容量小而用电不正常问题;在全村主要路街安装137套高标准路灯,解决村民夜间行路难问题。在她的倡议下,村里成立了“巾帼幸福养老院”,照料“空巢”、孤寡老人幸福安度晚年;对全村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逢年过节慰问,并经常登门看望,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村民安长站一家五口人,90岁的老母亲常年重病在床,女儿患脑白质病变症,儿子上大学,夫妻二人也因照顾病人多年不能正常务农,整个家庭经济处于崩溃边沿。对此,武桂新看在眼里,挂在心上,为其全家办了低保,并给予资金救助,使这个家庭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他逢人便讲:“桂新是俺家的救命恩人,是群众的贴心人!”。
       顺民愿出妙招,用真情凝聚民心
     带领村民和谐发展奔小康,先要把群众的怨气、憋气理顺,让群众心情舒畅起来,把民心凝聚起来。武桂新没有当村官的经验,但她不怕困难,敢于尝试。一是建立“夜谈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参加的“夜谈会”,与他们坐在一起,对村里的大事小情和支部工作,谈想法、提建议,培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实行“全天候”值班制度。班子成员24小时轮流值班,村民有事随时能找得到,使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不再为此着急上火。三是健全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设立综治工作站、调解办公室、妇女维权维稳工作站,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走家串户巡查,调解各类纠纷,维护治安稳定。两年多来共解决各类矛盾纠纷83起,处理社会治安问题39起,实现了全村零上访。四是营造健康向上文化氛围。修建文化活动中心,成立锣鼓队、秧歌队,建立农家书屋,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活动场所。村里的“乡村女校”坚持组织村民学习培训,被评为“河北省十佳乡村女校”。
           拔穷根促发展,用实惠提升民心
     从上任伊始,武桂新就始终坚持把发展生产,增加村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变观念,改条件,谋发展。一是引导村民解放思想。她采取请进来“传经”,走出去“纳宝”的方式,引领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特别是两年多来,她先后出资5万元、6次带领村组干部和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到山东寿光及本省先进市县参观取经,开阔眼界,学习经验,破除保守观念。二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解决全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不足,她积极向上级申请,为村时先后增上了3台160千伏安的变压器,新打深井2眼,配套深井3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10000多米,使全村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垫资70万元,动土1000余方,完成了全村两纵两横路、街的修缮及村东南路缺口的修复和路面扩宽工程,并全部安装上了高标准路灯137套,果蔬棚区水泥路全部竣工通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针对人均耕地少、传统种植业效益低的实际,在参观调研的基础上,她把发展以香瓜、葡萄为主的果蔬大棚种植作为增收致富的突破口,组建“枣强县巾帼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种植户统一解决资金、建大棚、引苗种植、技术管理、产品销路等问题。两年多来,建设大棚120栋,面积400余亩,果蔬产品销往到了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大中型批发市场,市场知名度在不断提升,年平均亩收入13000多元,比种植普通农作物增长7倍以上,全村人均增加纯收入1300多元,成为了大棚果蔬种植专业村和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冯山志  白志会)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