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建设

记衡水市枣强县女企业家、唐林村党支部书记武桂新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8-27 00:00:00 浏览次数: 7
巾帼“好当家”  红装映党旗
——记枣强县女企业家、唐林村党支部书记武桂新

 

  衡水市枣强县唐林村,原本是一个经济落后、人心涣散、上访不断的穷村、乱村、落后村,村“两委”几乎陷于瘫痪,村集体一分钱都没有,村民用电难、吃水难、行路难。村子的转机出现在2010年,那一年,枣强县推出“企业家回乡任职”的举措,枣强县三联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桂新“临危受命”,回村挑起了“一把手”的重任。这位36岁的女企业家当着全村百姓表态发言,“我任村支书,不为发财,也不是做秀,我愿意彻底改变咱村的落后面貌,让父老乡亲过上富足的好日子!”

“巾帼党支部”开全省之先河

  武桂新上任伊始,已经缺水近一个月的唐林村村民怨气特别大,村民武二跑到大街上,提着水桶,拿着木棒,一路敲桶一路骂街,给她来了个“下马威”。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班子,才能解决当前村里群众吃水问题,以后还得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呢。”武桂新没有退却,她用十几天的时间入户走访,与党员代表座谈,逐渐理清了思路。
  武桂新组织召开了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真诚征求意见和建议,很快组建起了一支由五名女同志组成的“巾帼党支部”:她和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韩俊霞,村会计武兰群,党支部委员于留群、李大志。这是全市乃至全省第一个村庄“巾帼党支部”。
  “村里的男人大多外出打工了,在家的多是妇女,妇女跟妇女打交道比较方便。就算有男的来说事儿,又是乡里乡亲的,哪个好意思跟女人拍桌子瞪眼。”武桂新的思路新颖又独到。

尽心竭力为乡亲办实事

  武桂新接手唐林村时村集体一分钱都没有。
  武桂新主动腾出企业的一部分办公楼,自筹资金12万元,将其装修一新,作为村“两委”办公室,并增添了办公设备。与此同时,她和几位支部成员积极跑办资金,新打深井两眼,铺设防渗管道6000米,增上了160千伏变压器一台,彻底解决了村民断水缺电问题,确保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身为企业董事长的武桂新还出资60余万元,安装了137套高标准路灯,并将村内道路加固、拓宽,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为不让村里孩子因贫辍学,她又捐资4000元,资助了村里4名贫困学生……
  支部组建初期,正值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武桂新组织起一支村级普查登记专业组,请来乡专管人员培训,经过不懈努力,唐林村在全乡第一个准确无误地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新农保、合作医疗是有关全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为提高村民的入保率,她主动入户和群众拉家常、讲政策、讲意义,群众信任她们,把钱放心地交到她们手里。不到两天,就完成了全村两项款项的征收工作,改变了以前唐林村工作被动、拖乡里后腿的被动局面。
   “生我养我的是这片土地,看我长大的是父老乡亲。别无他图,我只有尽心竭力为乡亲办实事,才是我最大的心愿!”武桂新的话朴实无华却落地有声。

发展棚菜和养殖兑现富民诺言

  当家就得让家富。怎么办?
  2011年,为了尽快让乡亲们富起来,武桂新和四位支部成员带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实行了香瓜、茄子、茴香、葡萄循环立体种植模式。
  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之初,为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武桂新自掏腰包3万元先后三次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到浙江义乌、山东寿光、饶阳县、桃城区等地参观取经,学习先进致富经验。目前,全村建设果蔬大棚120个,种植面积达400余亩。同时,她又利用本村有生猪、肉鸡养殖业的基础,吸收十几个养殖户,成立了“枣强县英姿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养殖户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环节的各类问题,使其产业成为全村实现小康目标的第二产业。
  “去年,大棚香瓜、茄子丰收,产品一度卖到沈阳、辽宁等地,收入已过万元。现在我们的大棚茴香已基本卖完,估计收入不会低于2000元,这还不算葡萄丰收即将为我们带来的效益。”村民武立刚掰手给我们算起了经济账。
  一年多来,武桂新和四位支部成员带领大家上电、打井、修路、安路灯、种植设施蔬菜、建老年幸福院、筹建村民活动中心……
  一个上访不断、出了名的脏乱差的贫困村、问题村,一举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一跃成为“生产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并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创业富民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武桂新用行动兑现了“改变村子落后面貌,让父老乡亲过上富足的好日子”的诺言。提起武桂新,村民们纷纷伸出大拇指,由衷地称赞她是村里的“好当家”。 (杜静)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