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文化惠民润万家

作者: 发布时间: 2010-10-08 00:00:00 浏览次数: 1
     每当夜幕降临,在枣强县休闲文化广场、森林公园、文化艺术中心,一群群文化爱好者,不约而同集聚到这里跳健美操、打太极拳、扭秧歌,几个戏迷票友则围在一起,吹拉弹唱,一招一式毫不逊色于专业演员……
    近几年来,枣强县围绕“以文化带文明,以文化促团结,以文化树正气,以文化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思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广场、公园、社区和农村文化大院等为主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浓厚乡村气息、反映当地本土文化的文艺节目,城乡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活力持久的和谐发展之路。
打造平台:广场文化展新姿
    日前,由县纪委、教文体局、监察局联合举办的廉政文化汇演休闲文化广场上演。这里虽然没有华丽的灯光音响,但却有满场的观众,有持续的掌声和笑声…… 
“像这样的演出活动,我们希望能多搞几次,让广大居民都能享受到广场文化带来的乐趣。”家住县城的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为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该县以“传播文明、文化惠民”为主题,积极开展彩色周末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以休闲广场、森林公园为主阵地,以广场文艺演出、电影晚会和“彩色周末”联欢会等文化活动为主体内容,相应地把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不断推出有地方特色、有艺术品位的文艺节目搬上舞台,让广大观众耳目一新。同时,每逢节假日和重要活动,该县都在休闲广场、森林公园、火车站广场举行群众性文体活动,参与的群众也越来越多。休闲广场每月都开展二至三场以上大型文化活动,自建成至今已开展了40多场,上台表演演员、群众累计达2600多人次,参与群众8多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他们在对文化馆、休闲广场、滨河公园、森林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进行建设和改造的同时,大力支持社区文化爱好者成立文艺团休,组建了京韵堂京剧艺术团、夕阳红诗社、威风锣鼓队等12支社区民间演艺队伍,成立书画协会、象棋协会等8个团体组织,大大激发了社区居民的文艺潜能,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县城的文明程度。
激励引导:乡村文化活力迸发
     精美的书画作品、悠扬的歌声、欢快的舞蹈、……日前,马屯镇客市村的枣北书画社人头攒动、鼓乐悠扬,一台欢乐喜庆的文艺节目在舞台上展现,“演员”们的表演把台下的群众逗得捧腹大笑,掌声、喝彩声不断。这些“演员”全部是农民群众,节目也是他们自己“创作”的。
     为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该县把农村公益文化建设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有活动中心、综合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等文体活动场所,引导群众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让文化活动与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支持群众自由创作反映新农村建设、新农民精神风貌的文艺作品。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满足群众求新、求知、求美的愿望,提高他们的文化层次,弘扬了先进文化,形成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乡村文化发展氛围。目前,全县建有11个乡镇文化站、449个农村文化室和图书室,村级文艺演出队200多个,业余文艺队伍发展到9000多人,其中文艺骨干1400余人。
交流融合,推动城乡文化共同繁荣
     每年正月十二举办的元宵花会,都会有来自11个乡镇的30余支农村锣鼓队、秧歌队集中在休闲广场进行比赛,这也是农村文化队伍进城展示风采规模最大的活动,精彩的表演让久居县城的居民大饱眼福,不由得羡慕起新时代的农民来。
     农村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比起城镇来,在资金、文化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为了实现城乡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该县按照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开展多种形式文化下乡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涉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农民身边的致富典型精心编排成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利用农闲时节到农村巡回演出,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文艺大餐。电影院加大科普影片播放量,送电影下乡4200多场,教育农民依靠科技、勤劳致富奔小康;文化馆搜集整理全县的鼓谱,印制成册,深入到8个乡镇20多个村进行文艺交流演出,辅导民间文化活动,尤其是对东故县的11套秧歌进行的细致指导,使他们的演艺水平大大提高;30多个省市级文明单位筹措资金,为文化生活落后村购置文化娱乐器材;文化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下乡服务小分队,培训农村文艺骨干,指导鼓点打击、秧歌样式等工作。而来自民间的100余支文化队伍,常年活跃元宵花会、大营皮草交易会等节日开展文化活动。
     县城文化进农村、农村文化进县城,两者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推动了城乡文化的相互交融、共同提高,也激发了文化爱好者的创作热情,使他们创作编排了一大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时代气息的舞蹈、快板、歌曲、戏曲、相声、诗歌等10多类文艺作品,如: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现代舞》;歌曲《高原兰》、《送哥一枝柳》、《我的家乡》;戏曲《中国人》、《家乡赞》;相声《王大款的致富曲》、《城里人乡下人》等。其中《最美不过夕阳红》在河北文化上发表,相声《王大款的致富曲》在天津举办的全国相声作品大赛和青岛举办的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中入围,被收录进全国相声大赛作品集,4篇诗歌、1篇论文被收录进《辉煌历程和谐中国》一书。(张书峰)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