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解剖芍药村

作者: 发布时间: 2012-02-01 00:00:00 浏览次数: 1

解剖芍药村

--对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调查和点评

    从一个穷村、乱村、上访村,到村民富裕、村容整洁、和谐安定的新农村,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的这个“转身”只用了三四年的时间。 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省、市、县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些荣誉称号先后被村支书王文忠获得。

    芍药村由乱到治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先进基层党组织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不久前,记者随同有关专家进行了调查。

    从亿万富豪到村支书

    说起以前的芍药村,村民戴秉月“满腹牢骚”,“因为穷,孩子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都没人到俺村提亲,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到俺村来。”这个村主要有三个姓:戴、刘、王。三个姓的村民各自拉帮结伙,姓戴的不选姓王的当干部,姓王的不选姓刘的当代表。贫穷落后、干群关系紧张、姓氏斗争激烈、群众上访不断,几乎成为常态。

    “谁愿意受穷?谁愿意这么瞎折腾?俺们也想富裕,可是有谁领着老百姓往前走啊?”戴秉月这话,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人心思治。2007年9月,经村民推荐,乡镇领导和部分村民进京“三顾茅庐”,邀请、动员在北京事业有成的本村党员王文忠回村任职。当时,王文忠是北京一家皮草贸易公司的老板,资产过亿,事业如日中天。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王文忠简单收拾了行李,对妻子说:“我要去南方工厂转转,可能时间要长一些。”妻子也没太在意。

    王文忠回村了。身份转换立即引起争议。有人说,王文忠闲得没事儿做了,回去找罪受;还有人说,王文忠回来想当官,想捞政治资本。而王文忠认的是这个理:“我自己是有钱了,再去赚钱就是往后面加零,还能做什么!一个人离开世界时又能带走哪一样!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挣多少、花多少,而在于你为其他人做了哪些事情。”

    上任第一天,他就向村民郑重承诺:“我回来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发财,就是为了给乡亲们干事。我绝对不拿、不贪村里的一分一厘!请大家放心,芍药村搞不好,乡亲们过不上好日子,我绝不离开!”

    河北省委党校理论处处长孟庆云点评:选准选好带头人,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芍药村党支部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村民的拥护,就在于带头人能够以行动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撑起并维护着农村群众心向神往的精神殿堂。

    从出钱接济到“我要干”

    上届班子留给王文忠3万多元欠款,村委会和党支部连办公地点都没有。村民大会决定解决困扰乡亲们多年的吃水难和行路难问题,但需要100多万元资金。王文忠当场表态:这钱我出,先把事儿办了。工程按计划开工,打井、修路同时进行。

    王文忠认准一个道理: 扶人先扶志。“我可以出钱接济乡亲们,但光靠钱只能救急,救不了穷。只有乡亲们有了致富的观念和真本领,才能真正摘掉穷帽子。”修路打井的时候,每天早上天还不亮,他就带头去干活,有时到半夜一两点钟。

    义务劳动,成了乡亲们支持新书记最朴素的表达方式。其实,王文忠让大家出义务工,也不单单是为了省钱,而是想让村民们增强凝聚力,大家的事儿大家办。村民王保旺说:“村里以前有工程,只有发钱大家才会去。义务?绝不可能。现在你让我干,我要干,你不让我干,我也要干。”

    2008年初春,王文忠组织一帮年轻人在北京雅宝路参观了三天,大家都觉得芍药村太落后了。王文忠趁热打铁说:“好日子不是等来的,咱们一块办企业!用咱们镇皮毛产业的优势和我在北京做裘皮服装生意的平台,成立一个裘皮服装加工合作社,打造自己的品牌。”

    合作社成立,王文忠个人出资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给合作社无偿使用,风险自己承担,不要利息,更不参与分红,所有收益都属于芍药村的乡亲。合作社采取“8+2”的模式。王文忠把入股的30户村民分成了3个小组,10户人家结成一组,其中8户既有钱也有劳力,还有两户是村里比较贫困的,没钱但可以出力,入体力股,年底平均分红。这个模式就是让富户帮穷户,实现共同富裕。随后,他还带领村民组建了无公害蔬菜大棚合作社、特种养殖合作社。现在163户村民已有87户加入了不同的合作中,三个经济合作社2011年实现纯利润200多万元,全村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如今的芍药村热气腾腾,村民干劲很足。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点评:资本投资承担风险应该是占有全部收益的,王文忠把收益用于大家了,他不是为了追求个人收益,而是为了这个村,为了把这个后进村带入到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去,沿着正确的方向,形成农村的良性治理。

    从富村民到富脑袋

    芍药村有了初步发展,随即遇到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的“瓶颈”。新支部班子认识到,不解决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提高农民的知识和技能,再好的发展规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为此,芍药村建立了一个能容纳50多人的集“芍药党校”与“芍药书院”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室,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定了全年的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培训计划。

    两年来,芍药村先后邀请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院校30多位专家来“芍药书院”讲学,培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医药、农业、养殖等多个知识领域,提升了村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勤劳致富能力。

    芍药村健全了村共青团组织,建立了青年突出队、妇联、红白理事会、爱心社、锣鼓队等,将村民组织起来,成为推进全村经济发展、维护团结稳定的主要力量。王文忠感慨地说:“咱们共产党组织不搞社会主义,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不务正业。尽管咱们是农村党支部,但还是要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来凝聚党员、引领群众。”

    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吴景双点评:一些发展滞后、歪风盛行的农村,大多与村级党组织政治方向迷失、政治宣传无力、思想文化阵地失守等有着内在联系。应当把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态环境作为重要任务,科学配置权力,充分体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得到健康发展。(光明日报记者 张凌云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双喜)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