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枣强县美丽乡村建设按下“快捷键”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12-10 00:00:00 浏览次数: 3

  城市品位,乡村风情。衡水市枣强县八里庄村为中心村建设做出了有力诠释:“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综合体”。近年来,枣强县按照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尊重民意惠及民生、先拆后建不占耕地,改善环境多方共赢”,破解中心村建设瓶颈问题的“枣强路径”。

路怎么走 产业支撑 两区同建
  中心村建设的路径中的“路”应该怎么走?枣强县的答案为“产业支撑、两区同建”。
  在全省率先编制《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枣强依靠规模土地流转,建设农业园区;依靠规模产业优势,建设产业园区,强势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建设。
  “窥一斑可知全貌”。枣强八里庄中心村由衡水贵和公司投资建设,四大园区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园区,流转八里庄村全部3060亩土地种植景观园林,林间种植油用玫瑰;玻璃钢工业加工园区,占地70亩,将19家玻璃钢加工摊点全部入园经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乡村观光休闲园区,建设《印象平原枪声》游览馆,突出红色乡村游主基调;光伏农业综合园区,推进光伏农业综合利用。
  而八里庄、尧上、郝庄、孟庄、大桃园五村联建农村居住社区,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综合体”的理念,每村相对独立,绿色廊道相连,管网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共建,公共设施共享,彰显“城市品位、乡村风情”。目前,82亩启动区已拆迁完毕,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村怎么建 以拆促建 拆建并重
  枣强县坚持在村庄建设区域内,先拆出启动区,不占耕地,再建设居住区。在启动区拆迁上,乡村及村民代表与开发商充分协商,达成户型设计方案、“两区同建”方案:启动区农户优先按图选房,其他农户按签订协议及房屋拆迁的时序选房,村委会与启动区农户签订《房屋拆迁协议》,县政府给予3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在中心村建设上,以联村并建为基本选择,采用斜坡屋顶设计、地暖采热、中空玻璃等技术,建筑节能65%以上,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公园广场等配套设施齐全,或建有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与城镇污水管网相连,高标准、全覆盖、有内涵、产村融合建设理念融贯全程。全县8个省级中心村公建部分,全部采用“三板一柱”装配房屋,引领住宅产业发展方向。在旧村拆迁复耕上,对整村搬迁拆迁或拆迁净地达到规划拆迁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经国土部门审核符合复垦条件的,县政府按每亩净地10万元的标准落实拆迁补偿费;旧村复垦通过省市国土部门复垦验收的,每亩土地指标再支付5万元的奖补资金。通过“奖补建”向“奖补拆”转变的实践,把乡村干部的工作重点、群众和开发商的关注点,聚焦到农户搬迁入住、旧村拆迁和土地复耕上,确保了社区建得起、农户搬得进、旧村拆迁得了。

房怎么换  尊重民意  本位同归
  枣强县在如何置换房屋上充分尊重民意:建农民的房,农民说了算,以群众认同不认同、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准。在中心村户型设计和拆迁补偿置换方案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八里庄村和李进伯村“宅基地换楼房”政策,衡店社区和江官社区“宅基地与迁建面积等量置换”政策,王常社区“房屋评价+宅基地作价与楼房价格等量交换”政策,河景社区“村民资格+房屋置换与差价购房相结合”政策,普遍由群众集思广益形成,赢得民心;普遍实行群众代表三榜定价、面向全体公开公示制度,群众信服。拆除农民的房屋对农民来说不亚于一场革命,只有农民对拆迁置换方案、房屋建设方案充分认可,感到公平公正,才能主动拆除。李进伯中心村建设前,由11名群众代表组成的自拆自建委员会将账算清、张榜公布;乡村干部将理摆明、将美好前景呈现在大家面前,把工作做熟做透,赢得了群众真心拥护。

劲怎么使  整合资源 集中投放
  该县坚持涉农项目摆放向农业产业园区集中,通过要素聚集、产业扶贫、项目整合,在农业产业园区实现结构调整,增产增效。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园区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核心产业园区提档次、上水平、增品位。
基础设施投入向农村社区集中。发挥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先解决农村社区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向农村社区投放。优先安排“一事一议”,解决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资金压力问题。优先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解决公共服务运行资金不足的问题。
公共服务产品向“两区同建”点集中。整合教体、卫生、民政等资源,在社区普遍建立村民活动中心、休闲娱乐广场、幼儿园、卫生室、幸福院,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使用效益。实行村级补贴、市场运作,对旧村拆迁复耕的村庄建设用地,统一对外发包,承包费用于补贴保洁费、取暖费等经营性项目,提高了使用效率。
  中心村建设,推动了产业升级,拓展了发展空间。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38个产业园区土地流转面积在万亩以上的2家,千亩以上19个,扩大了生产规模;园区农业产业化企业效益明显增加,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县已开工建设的8个省级中心村示范点,预计可置换土地指标2160亩。先后由衡水泰华等8家企业投资兴建农村社区,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玻璃钢加工园区、乡村旅游和光伏农业综合项目。同时催生了“三板一柱”装配住宅、smc玻璃钢面瓦、空气源热泵、污水处理等一批新兴节能环保产业,增强枣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中心村建设,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园区不仅使农民获得土地地租收益,就地转移劳动力,农民入园务工,还可获得一份工资性收益。各园区农民亩均多收益600——920元,人均增收1800——2500元。同时,农民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装备水平普遍提高,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普遍推广,生产方式得到了较大提高;农民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幸福指数普遍提高。(金刚 恒阳 春杰)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