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枣强县发展概况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1-02 00:00:00 浏览次数: 2
     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面积892平方公里,耕地94万亩,设8镇3乡和1个省级产业园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3个行政村,人口40万。枣强先后被评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中国皮草科学发展示范基地、中国玻璃钢工业基地县、河北省中心村建设四新应用示范县、省级电子商务基地、省级园林县城,荣获全省人居环境奖。
  枣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枣强古称棘津,因枣木强盛而得名,西汉元朔三年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是天下裘都。商末丞相比干在枣强大营一带为官,发明了制裘技艺。到秦朝时期大营皮草鼎盛至极,被秦始皇封为“天下裘都”。历经3000年的薪火相传,裘祖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二是董子故里。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是枣强县王常乡人,他提出的“天人合一”和“大一统”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董子文化不断丰富着新时期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底蕴。三是移民之乡。枣强是明初大移民地之一。当时,有大量先民从枣强迁往山东等地。据考证,山东现有枣强移民后裔一千万之多,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县委书记的号榜样焦裕禄、电视剧《闯关东》主人公朱开山的原型等都是枣强移民后裔。四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等曾在枣强战斗过。长篇小说《平原枪声》,描写的就是枣强人民抗击日寇的故事。五是道德高地。近年来,涌现出“双百”人物林秀贞、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范党育、全国最美村官王文忠等模范人物,因此被诸多专家学者誉为“道德高地”。
  枣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枣强地处环京津、环渤海腹地,距北京285公里,距天津230公里,距济南200公里,距石家庄120公里,距京津冀最美湿地—衡水湖14公里。在交通上北临石黄高速,西接106国道,南靠青银高速,京九铁路穿境而过。特别是大广高速,枣强有2个出口,从时空上大大拉近了与京、津的距离,也从根本上将枣强融入了京、津、济、石的“两小时经济圈”。随着邯黄铁路通车,将打通枣强直接出海的通道,对大工业、大产业、大集团的吸聚能力和承接能力将明显增强。
  枣强特色明显、基础较好。全县拥有皮毛、玻璃钢、机械制造三大特色产业。皮毛业,加工摊点1.2万个,从业人员10万人,一般纳税人企业404家。占俄罗斯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60%。大营皮毛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建成区4.8平方公里。玻璃钢业,是全国最早引进玻璃钢生产工艺的县份之一,约占全国年产量的十分之一。省级玻璃钢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100家。机械制造业,包括输送机械、燃气调压器等9大类200多个品种,从业人员近3万人。三大产业拥有河北复合材料研究院、河北空调研究院、国家级裘皮检测检疫中心等多家高水平科研机构。以三大产业为基础,围绕对接京津产业转移,着力提升枣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大营经济开发区、肖张商贸物流园(中国液态金属园)、输送机械工业园、枣强蔬菜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大承接平台”;精准对接装备制造、服装服饰、现代物流、新材料、新能源、农副产品生产加工“6大产业”;着力建设中国液态金属谷、复合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服装服饰生产基地、有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6大基地”,创业舞台成倍放大,产业发展蓄势腾飞。
  枣强地处平原,农业生产富有潜力。全县地处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清凉江、索泸河两条河流穿县而过。人均耕地达到2.76亩,农作物以种植玉米、小麦、棉花为主,有效灌溉面积80万亩,节水面积62万亩。全县正在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两区同建”,15个中心村建设顺利推进,38个产业园区已具雏形,建筑节能率达到65%以上,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规模经营、置换拓宽发展空间“多赢”的路子。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4万亩,农村合作社达到1126家,果树种植面积12万亩,棚菜种植面积1.3万亩,规模化养殖场260个,农业产业化率达到72%。建成了马屯、唐林两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
枣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县域内拥有“两河”、“一园”的生态资源和“一线两城”(县城、大营)的城镇布局,千亩森林公园已成为“天然氧吧”。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契机,以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和中国裘皮服装服饰新名城为定位,投资1000多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青岛北洋设计院等顶尖设计单位,编制了各类高标准规划。坚持以绿为韵,彰显城市生气;以水为脉,增添城市秀气;以文为魂,激活城市灵气,投资超百亿元,实施了以董子片区、生态新城、丁庄片区为重点的九大城建工程。同时,以举办营皮文化节、成立移民、董子、裘祖三大文化研究会、开展齐鲁大地亲情行、裘祖文化企业家联谊会为引爆点,建成了移民文化园、董子公园,启动了裘祖文化商业步行街、大营传奇小镇等文化基础建设,枣强的文化底蕴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彰显。
  枣强正在全面提升、科学发展。2013年以来,新一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唱响“凝神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惠民生”主基调,瞄准经济总量“三年翻番”目标,坚持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发展环境承载力、创新体制机制活力、增强组织建设凝聚力,“四力同向”助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向着特色产业强县、文化历史名城、生态宜居福地迈进。财政收入突破十一亿元,多项主干经济指标增幅名列全市前茅;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先行成为省市金融改革、镇区合一等五个省市试点县。枣强已经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环境最优和影响力最强的时期之一。如今的枣强,正在中央、省市全会的指引下,瞄准全面小康目标,突出“五大主体”战略(项目立县、产业富民、生态优先、全域统筹、综合改革),实施“四力同向”驱动(坚持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环境的承载力、创新体制机制的活力、增强组织建设的凝聚力),着力建设经济强县,向着“十三五”新的战略目标奋勇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产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群众幸福、社会和谐,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枣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