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枣强县扶贫工作做到“户脱贫、村出列”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7-29 00:00:00 浏览次数: 5

  “每个贫困户一个大棚,俺家就分到一个!”7月18日,衡水市枣强县恩察镇郭堂村村民郭金根指着种满香瓜的“扶贫大棚”面露喜色。
  贫困户郭金根是枣强县精准扶贫的受益者。今年2月份,枣强县农业银行的扶贫队来到恩察镇郭堂村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刘卫东经入户梳理出了产业脱贫致富的思路。半个月前,120亩香瓜大棚如期建设完毕并种上了香瓜苗,这让63户贫困户的日子更有盼头了。
  和郭堂村一样,很多贫困村、贫困户都得到了开展精准扶贫带来的实惠。当地村民说,这是枣强力推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的结果。
  今年以来,枣强县创新帮扶模式,落实帮扶任务,健全保障机制,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样扶”的问题,取得了帮扶对象精准、群众持续增收、干部作风转变的叠加效应。
                              精准识别 只认标准不认人
  “扶贫工作就是要做到百姓公认、领导肯定、众人说好、上访的少”,这句话印刻在枣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山志的心里,更指导着他作为马屯镇桑家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扶贫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从2016年2月25日起,枣强县选派366名干部,组成122支精准扶贫工作队,集中三个月时间,由各村“第一书记”带队全部进村入户,精准识别,“一次性铺开,拉网式调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全面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翻开冯山志的“工作日志”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他带队走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桑某,男,1936年生,年老多病;妻子患老年痴呆,无子女;解决办法:民政兜底扶贫,每人每年1440元。”“能人扶、产业扶、集资扶、政策扶、村干部包……”这些随手记录的贫困户信息和帮扶措施,写了100多页。“对于贫困人口的识别一定要做到只认标准不认人,不认干部不认亲。”
  为切实理清“扶持谁”,枣强县制定了《枣强县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县、乡(镇)、村三级上下联动,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由联系村领导牵头,“第一书记”及村干部做好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帮扶计划等资料的核实、调查及归档工作,对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目前,经过精确识别剔除富裕户5545户、18055人,纳入真贫户122户、365人;非贫困村贫困户1021户、1811人。迄今,全县剩余贫困户8302户、14401人。其中:五保户1831户、1882人;低保户4287户、7357人;一般贫困户2184户、5162人。
产业扶贫 增强造血功能
  “发展经济是解决‘脱贫不返贫’的关键。”枣强县农开办主任高全义掷地有声地说。
  在推进精准扶贫中,枣强县按照“产业化扶贫”、“一村一品”的原则,重点发展扶贫产业:
  棚菜产业,在巩固唐林、马屯、王常、王均四个设施果蔬片区和五大种植示范基地的基础上,采取了“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棚菜产业,在33个贫困村发展了棚菜种植1313.64亩,扶贫补贴资金394万元,每亩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带动2046人脱贫致富。
  特色养殖业,以马屯欣苑养殖科技园、枣强丰合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引导贫困户与养殖公司签订协议,实行“六统一”模式,打造了扶贫村产业带和一批养殖专业村;引导19个贫困村的1543户与龙头公司签订协议,养殖肉羊、鸭子、彩兔等,扶贫资金补贴309万元,带动3877人脱贫致富。
  入股分红项目,针对缺少劳力型贫困户,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探索发展入股分红项目,采用“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方式,扶贫入股资金652万元,引导41个贫困村的3260个贫困户与养殖公司签订了协议。
  家庭手工业,依托大营皮毛市场,鼓励贫困户发展家庭皮毛加工业,组织他们到大营皮毛加工厂进行培训,并提供设备,回收产品,走出一条“扶贫扶出产业、农业结出工业”的路子;提供缝皮机1647台,投入扶贫资金330万元,带动4198人发展家庭手工加工业。
  电商产业,实施一村一网店工程,每村补助1万元,带动400户脱贫。
  光伏产业,为42户贫困户安装太阳能采光板,户均补贴1万元,年增收2000元。
  同时,他们对贫困户实施“雨露工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1到2门致富本领,增强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增收。他们还制定了《枣强县推行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实施办法》,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
硬件提升 贫困村脱贫出列
  围绕“村出列”,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该县对全县122个贫困村逐村进行调查,察看饮用水是否安全、住房是否安全、出入村道路及村内主要街道是否硬化、是否有村委会办公室、是否有卫生室、是否有文化休闲广场等娱乐场所,逐项核查,逐项汇总登记,对贫困村脱贫出列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做出细致、精确的统计。该县主要负责人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推进调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全县涉农资金、争取上级扶贫政策等,实施道路硬化、饮用水管网改造、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贫困群众危房改造等工程,全力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该县还按照省《关于贫困退出机制的实施细则》,制定了枣强2016年贫困退出计划,选出了102个拟退出贫困村和10个典型村名单,1.3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县脱贫摘帽。
  他们着力实施了“一一三四六九”工程,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条主线”,以“六个精准”、“四个一批”为主线;“一个模式”,以“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农户+科技服务”六位一体为扶贫开发模式;“三园推进”,聚焦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园+“两区同建”园;“四轮驱动”,以产业扶贫、驻村工作队、行业扶贫、金融扶贫为四大工程;“六大产业”,以棚菜种植、特色养殖、入股分红、家庭手工加工、电商产业、光伏发电为扶贫开发六大产业;“九个一批”,即通过发展致富产业扶持一批,通过发展教育扶持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扶持一批,通过五保、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企业招工、安排就业扶持一批,通过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扶持一批,通过党员干部、企业家等结对帮扶扶持一批,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一批,实现扶贫攻坚的最好效果,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金刚 恒阳 尚进)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