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调优产业结构 提升民生福祉 做强乡村旅游 王常乡绘就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3-30 17:06:55 浏览次数: 10

 

日前,走进枣强县王常乡田菇道食用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座座大棚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大棚里蘑菇长势喜人,草莓丰收在望。“我们公司流转土地130余亩,建大棚50多座,主要以羊肚菌为主,还有平菇、草莓,一个大棚年收入10多万元……同时吸引7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收入……”董事长李晓杰侃侃而谈,“说实话,这一座座大棚就是我们的‘聚宝盆’。”

 

近年来,枣强县王常乡立足区位优势,优化发展思路,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水系连通,保障改善民生,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发展特色种植,调优产业结构。该乡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乡域特色资源,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单一种植模式,不断发展扩大果蔬、食用菌、特色杂粮等特色经济作物的订单种植。截至目前,该乡已发展果蔬大棚165个,玫瑰香葡萄种植大棚、蘑菇种植大棚300余亩,种植高粱、高油酸花生等杂粮3000多亩,走上了“标准化生产、订单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实施水系连通,提升民生福祉。该乡把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水环境质量、建设水美乡村作为主要目标,深度挖掘具备连通条件的村庄,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高质量实施好水系连通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水系连通实施以来,该乡累计扩挖坑塘32个,支斗毛渠20余公里,安装防渗管道80多公里,新建扬水站19座,桥闸涵48座,增上变压器19台,增加灌溉面积2.23万多亩,大大降低了农业种植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挖掘文化内涵、做强乡村旅游。该乡按照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新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将乡村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挖掘文化内涵,拓展文化产业链条,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在后旧县村,新建的董仲舒文化博物馆,占地9.72亩,建筑面积780平方米,各类馆藏文物300件,再现了儒学大师董仲舒的为人为学之道和道德教化思想。以“两廊”(即建设沿清凉江流域现代农业走廊、传统文化和教育长廊)建设为主线,对南臣赞村林秀贞事迹展室进行修缮改造,充实调整布展内容,提升展室内外整体功能,在李林村和西江官村,新建“赵陈烈士纪念馆”“李林烈士纪念馆”两处红色教育基地,实现了红色文化、德育文化和党建文化的“三化”融合。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