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林秀贞:俺是党员,就该为乡亲们做点事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8-15 10:13:04 浏览次数: 4

 

 说起身边楷模,太多衡水人眼前闪现的是同一个红色身影。

 

  这一抹红色,是她多年间,举凡正式场合、重要时刻,总穿在身上的那一件红外套;是她一颗红心永向党,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信仰根植于生命,用数十年时光、于一言一行中践行的为民宗旨。

 

  对于自己,她极尽俭朴;对于他人,她倾尽所有。她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双百”人物林秀贞。

 

  林秀贞,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党员。30多年如一日,先后赡养村里的6位孤寡老人;她创办个体企业,为14名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她改善乡村办学条件,资助17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多年来,从普普通通的农民党员到家喻户晓的道德模范,林秀贞一路走来初心不改。面对荣誉,林秀贞淡然一笑说:“俺是党员,就该为乡亲们做点事!”

 

  1976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林秀贞端着两碗刚出锅的饺子给村里的五保户朱书贵、刘秀焕老两口送去,一进门见两位老人正在吃早晨的剩粥,锅边上还结着冰碴。原来老人为了省柴火,正将就着吃凉饭。林秀贞一阵心酸,回到家就和丈夫商量把老人养起来。从此,林秀贞和家人挑起了照顾老人日常起居的担子,一干就是8年。

 

  198310月,86岁的朱书贵不小心摔了一跤,从此躺在炕上起不来,老伴刘秀焕心里着急也病倒了。一时间,林秀贞和丈夫忙得团团转,他们干脆抱来被子与老人同住。在伺候老人的74个日日夜夜,林秀贞没脱过棉衣棉裤,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晚上打个盹,一激灵醒了就赶紧摸摸老人的被窝里湿不湿。寒冬腊月,林秀贞砸冰取水为老人洗褥子,两手裂满了血口子,一沾水就钻心地疼。躺在炕上的刘秀焕不停地念叨:“可苦了你这好闺女,你这样伺候俺们啥时算个头啊!”林秀贞安慰老人:“放心,俺要伺候你们到100岁。”

 

  除了朱书贵、刘秀焕老两口,林秀贞后来又相继赡养了4位孤寡老人。他们有的身体不好,有的智力有问题。在林秀贞的精心照料下,这些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而朱淑芬老人在瘫痪3个月后,居然又站了起来,神奇地康复了。老人们患病时,林秀贞都是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住。6位老人中,最短的在林秀贞家住了一年半,最长的朱金林老人一住就是12年。

 

  1987年,为了增加收入,能够拿出更多的财力赡养老人、资助他人,林秀贞和丈夫靠借贷办起了玻璃钢和橡胶加工厂。

 

  吴如水儿时落下残疾,40岁还没娶上媳妇。林秀贞主动找到他家,让他到厂里来上班,不仅让他挣上了工资,还帮他张罗上了媳妇。

 

  像吴如水这样的残疾人,在林秀贞的小企业里,前前后后有14名。林秀贞不把他们当做工人,而是视为亲人,一个锅里吃饭,手把手教技术,谁家有了难事,她就上前帮一把。

 

  “我们都身患残疾,干啥啥不行。要不是贞姐,我们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吴如水说着话,眼眶湿润。

 

  林秀贞办厂子挣来的第一笔钱,给村里的小学修了校舍。村里的排水沟坏了,她拿出3000元修好;街道不平,她拿出1.5万元修成了水泥路,还安上了路灯;村里的机井坏了,她花1万多元打了井,村里人都可以免费打水……

 

  让林秀贞惦念的,还有贫困家庭的孩子。从1987年以来,她先后资助17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自尊心,她每次都背着孩子把钱交给家长。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至今也不知道自己是由林秀贞这位“恩人”帮助的。

 

  林秀贞被媒体报道后,她更加积极地投入公益事业。20085月,林秀贞作为全国道德楷模巡讲团成员做巡回演讲的过程中,四川省汶川发生地震,她当场向灾区捐款600元。回家后,本不富裕的她又先后7次为灾区捐款12000元。为响应中央组织部提出的向灾区捐献特殊党费这一号召,她又捐出1500元特殊党费。在她的带领下,全村仅用一下午就为灾区捐款16000元。成为枣强县第一个为灾区捐款的村。2009年,乡里要修路了,林秀贞又出资52000元。20101月,在参加“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时,林秀贞当场捐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差旅费10000元。20108月,村里修自来水管道,林秀贞又出资50000元……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为更好地宣传林秀贞的事迹,枣强县建设了“林秀贞事迹展室”。目前,展室被多个部门、学校确定为党员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政府建起林秀贞事迹展室,既是对我的肯定,更是鞭策。”林秀贞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做更多有益社会的事,不辜负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

 

  如今,已迈入古稀之年的林秀贞,仍没有停下扶危济困、奉献爱心,身体力行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脚步。“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为身边的百姓服务。”林秀贞说,“要时刻惦记着群众的事,才能无愧于‘党员’这个称号。”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