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400-777-8666
邮箱:zaoqiang@xinwen.com
枣强文明网每天更新热点新闻
发布时间:2025-08-17 点此:12次
抽搐(Convulsion)是一种突发的、非自主的肌肉收缩和放松现象,通常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或全身的不自主抽动,抽搐可能是短暂且轻微的,也可能是剧烈且持续性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意识丧失,这种现象通常与神经系统异常活动有关,常见于癫痫、高热惊厥、代谢紊乱等疾病。
抽搐可根据其表现形式和发生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癫痫是最常见的抽搐原因之一,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收缩、阵挛性抽动,可能伴随意识丧失。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6个月至5岁),由于体温迅速升高(通常超过38.5°C)引起大脑神经元异常兴奋,表现为全身抽搐,但通常不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损害。
低血糖、低血钙、高钾血症、尿毒症等代谢异常均可导致肌肉抽搐,低钙血症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手足搐搦或全身痉挛。
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酒精戒断、毒品滥用(如可卡因、安非他命)或重金属中毒(如铅、汞)都可能引起抽搐。
脑卒中、脑出血或脑缺血可能导致大脑神经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局部或全身抽搐。
假性癫痫发作(心因性抽搐)有时与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因素相关,这类抽搐通常不会伴随脑电图(EEG)异常。
抽搐的表现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如果抽搐频繁发生或伴随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能会进行脑电图(EEG)、头颅CT/MRI、血液检查等,以确定病因。
抽搐是一种复杂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了解其常见原因、表现及急救方法,有助于及时应对并减少潜在危害,如果抽搐频繁或伴随严重症状,务必尽早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有效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