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传播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让全民轻松读懂科学、热爱科学。

每天更新前沿科技、生活常识、健康医疗、环保节能等内容,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24小时新闻热线:400-777-8666
联系我们
tel24小时新闻热线: 400-777-8666

新闻热线:400-777-8666

邮箱:zaoqiang@xinwen.com

枣强文明网每天更新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正文

科普

掇字探微,从拾取到整理的语义演变

发布时间:2025-08-19 点此:12次

字形溯源:双手间的动作密码

“掇”由“扌”(手部)和“叕”(zhuó)组成。

  • “叕”在甲骨文中像多物相连之形,有“连续”“缀合”之意。
  • “扌”则明确指向手的动作,二者结合,本义为“用手将分散之物连续拾起”,如《说文解字》释为“拾取也”。
    这一构字逻辑生动体现了古人观察生活的智慧——将零散物品归拢的过程,既需手的动作,也暗含连接的意图。

语义演变:从具体到抽象的延伸

  1. 基础义:拾取
    《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描写女子弯腰拾取车前草的画面,“掇”在此为最直接的“捡拾”。

  2. 引申义:整理与选取
    由“拾取”拓展为系统性的整理,如“掇拾资料”指收集并分类;《汉书·艺文志》中“掇其切要”意为选取精华。

  3. 哲学隐喻
    庄子《齐物论》“掇而不跂”以“掇”喻人对知识的获取,暗含“主动撷取而非强求”的智慧。


方言活化石:南北语境中的生命力

在部分方言中,“掇”仍活跃于日常生活:

  • 吴语区(如上海话):“掇凳子”指搬动凳子,动作中隐含“小心拾起”的意味。
  • 中原官话(如河南话):“掇弄”表示修理或收拾杂物,语义更趋抽象。
    这些用法印证了“掇”从具体动作向抽象管理的自然过渡。

文学与成语:经典文本中的“掇”

  1. 诗词中的画面感
    白居易《观刈麦》:“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虽未直接用“掇”,但“秉穗”场景正合“掇”之神韵。

    掇字探微,从拾取到整理的语义演变

  2. 成语“掇菁撷华”
    比喻选取精华,常见于书评或学术写作,如“掇菁撷华,方成一家之言”。


现代启示:碎片化时代的“掇”之智慧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掇”的语义更显价值:

  • 知识管理:如同古人掇拾草药,需筛选有效信息。
  • 文化传承:方言中保留的古义,是语言演变的“活标本”。

“掇”字从田间拾穗的具象动作,逐步升华为精神层面的整理与选择,映射出汉语“一字一世界”的独特魅力,在快节奏生活中,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点“掇”的耐心——于纷繁中拾取本质,在杂乱里理出秩序。

(全文约850字)


注:

  1. 文中古汉语用例可替换为更冷门的典故,提高原创深度。
  2. 若需方言实例补充,可加入闽南语“掇药”(抓药)等细节。
  3. 语义分析部分可对比“拾”“采”“掇”的微妙差异,强化专业性。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新闻热线:

400-777-8666

微信咨询
枣强文明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