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传播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让全民轻松读懂科学、热爱科学。

每天更新前沿科技、生活常识、健康医疗、环保节能等内容,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24小时新闻热线:400-777-8666
联系我们
tel24小时新闻热线: 400-777-8666

新闻热线:400-777-8666

邮箱:zaoqiang@xinwen.com

枣强文明网每天更新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综合新闻

明晰权属,回归本位,公办学校属于教育办的本质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5-10-25 点此:10次

在探讨中国教育体系的构成与运行时,一个基础但至关重要的命题是:公办学校属于教育办,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行政管理归属问题,而是关乎教育本质、公共属性与治理模式的深刻论断,它界定了公办学校的根本服务方向,强调了其应纯粹以教育事业发展为核心使命,是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制度基石。

“属于教育办”的内涵:剥离行政依附,回归育人初心

“公办学校属于教育办”的第一层含义,在于明确其权属与服务的核心,这意味着公办学校的主办者、管理者和服务对象,都应紧紧围绕“教育”这一核心职能,在过去的一些认知或实践中,公办学校有时被视为地方政府的“附属机构”或“形象工程”,承担了过多本不属于教育范畴的行政任务、社会事务,甚至在资源分配上受到非教育因素的过度干扰。

明晰权属,回归本位,公办学校属于教育办的本质与价值

当我们将公办学校的属性清晰地界定为“属于教育办”,就意味着必须将其从过度的行政依附中剥离出来,学校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其资源配置、课程设置、教师评价、校长选拔等一切活动,都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由教育主管部门基于专业判断进行主导,这有助于学校管理者从繁杂的非教学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上,真正回归育人的初心。

公共性与公平性:教育办主导下的基石保障

公办学校是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根本价值在于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属于教育办”的第二层核心价值,正是强化并落实了这种公共性与公平性。

当教育主管部门成为公办学校的真正“主办方”,便能从全局出发,制定和执行公平的招生政策、均衡的师资配置标准以及统一的办学条件底线,这可以有效遏制因区域经济差异、行政权力介入或“名校效应”导致的资源倾斜与教育不公,教育办的视角是体系性的、普惠性的,其目标是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而非仅仅打造少数几个“标杆”或“窗口”。

在教育办的统筹下,教师“区管校聘”等改革得以深入推进,优秀师资可以在区域内合理流动,打破了学校间的人才壁垒,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也更加透明和规范,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刀刃上,服务于所有学生,而非个别学校的“面子工程”。

专业性与自主性:激发学校内在活力的关键

“属于教育办”并非意味着将学校管死,恰恰相反,它为实现学校的专业办学和依法自主管理提供了制度前提,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标准支持、进行督导评估,而不是事事干预、大包大揽。

在“教育办”的框架下,学校被赋予了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校长可以基于本校的传统、特色和生源特点,在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创新,这种自主性激发了学校的内在活力,鼓励办出特色、办出平,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教育办的角色从“划桨者”转变为“掌舵者”和“服务者”,为学校自主发展保驾护航,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坚守本位,方能行稳致远

“公办学校属于教育办”是一个根本性的定位,它要求我们始终明确,公办学校的灵魂是“教育”,其根本宗旨是服务全体人民的受教育需求,其运行逻辑必须遵循教育的专业规律,只有坚守这一本位,让教育的归教育,才能真正破除教育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上,不断深化和落实这一理念,我们的公办教育体系才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新闻热线:

400-777-8666

微信咨询
枣强文明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