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传播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让全民轻松读懂科学、热爱科学。

每天更新前沿科技、生活常识、健康医疗、环保节能等内容,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24小时新闻热线:400-777-8666
联系我们
tel24小时新闻热线: 400-777-8666

新闻热线:400-777-8666

邮箱:zaoqiang@xinwen.com

枣强文明网每天更新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综合新闻

奠基未来思维的基石,聚焦学前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经验

发布时间:2025-11-04 点此:15次

在许多人传统的认知里,学前阶段的数学教育或许仅仅是教会孩子从1数到100,或者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现代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已经深刻地揭示,学前数学教育的本质远非如此浅显,它并非旨在培养“计算神童”,而是关乎儿童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的初步构建,其核心,在于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和直接感知,积累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数学核心经验”,为未来的正式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什么是学前阶段的“数学核心经验”它并非指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而是指在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上,那些基础性、连贯性且可被感知和理解的数学概念与关系,这些经验是构成儿童数学思维网络的枢纽,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板块:

“集合与分类” 是逻辑思维的起点,幼儿通过将物体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属性进行匹配、分类和排序,开始理解“相同”与“不同”的概念,将红色的积木放在一起,将玩具车和玩具恐龙分开放置,这个过程,本质上是他们在不自觉地进行着逻辑归纳,为日后理解更复杂的数学集合概念打下伏笔。

“数概念与运算” 的萌芽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唱数”,更重要的是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如“3”可以代表3个苹果)、掌握“计数原则”(如一一对应、顺序固定、基数原则)以及感知“数量的比较”(如多、少、一样多),在此基础上,通过实物操作,幼儿可以初步感知数量的“增加”(合并)与“减少”(拿走),这即是加减运算的雏形,在分享饼干时,孩子会意识到“我原来有2块,妈妈又给了我1块,现在有3块了”。

奠基未来思维的基石,聚焦学前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经验

“空间几何与图形” 的经验构建着儿童的世界模型,幼儿通过搭积木、拼图、玩橡皮泥等活动,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上下、前后、里外)等空间关系,他们从识别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开始,逐渐探索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这不仅发展了空间知觉,也为未来学习几何学播下了种子。

“模式认知” 是发现规律和预测能力的基石,模式是事物的规律性呈现,如红蓝相间的串珠、日夜交替、歌曲的节奏等,引导幼儿识别、复制、扩展甚至创造简单的模式(ABAB、AABB等),能极大地锻炼他们的观察、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这与数学中的函数、序列思想一脉相承。

“测量与比较” 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幼儿对长短、高矮、轻重、快慢等属性充满好奇,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手、脚)或自然物(绳子、小棍)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的比较,这个过程让他们理解了测量的相对性(没有标准单位时)和必要性,初步建立了“量化”周围世界的意识。

学前教育的数学核心经验,是一个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有机整体,它强调的不是机械记忆和枯燥练习,而是在充满趣味的生活情境和游戏化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身感知和主动探究,成人的角色,是敏锐的观察者、支持性的环境和富有启发的引导者,在于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时刻,并为其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和情境。

当我们真正将教育重心从“知识的提前灌输”转向“核心经验的主动建构”时,我们便不是在强迫幼小的心灵去记忆冰冷的数字,而是在精心浇灌一棵名为“数学思维”的幼苗,这份源于生活、充满探索乐趣的早期数学核心经验,必将成为他们未来从容面对更复杂抽象知识、乃至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新闻热线:

400-777-8666

微信咨询
枣强文明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