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400-777-8666
邮箱:zaoqiang@xinwen.com
枣强文明网每天更新热点新闻
发布时间:2025-09-04 点此:41次
开车的人,总有些固执的习惯,椅背倾斜的角度,座位前后的距离,方向盘的高度,后视镜的偏侧,一一都要合意,差一分一厘,竟至于浑身不自在,而家中开车的人一多,这番调弄便更显烦厌,每每要重新调度,才能得个舒坦,好在现今的汽车多有“座椅记忆”功能,按一个钮,一切便归于原位,省却不少周折。
这记忆座椅的偏好,表面上是图个方便,内里却藏着人类对“专属”二字的执着,那按钮一按,座椅便自动调整,仿佛这小小空间专为一人而设,他人勿近,人们对于这种专属感的追求,近乎一种本能,自古以来,从龙椅到官帽椅,从大师椅到太师椅,无不显示着座次与身份的关联,而今虽已是平民时代,但每个人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仍想要那一点“唯我独尊”的感觉。
记忆功能给人的不只是肉体上的舒适,更有一种心理上的慰藉,人坐在记忆中调好的位置上,四肢百骸无不妥帖,宛如回到自家客厅,窝进那张根据臀部曲线自然凹陷的旧沙发,这种熟悉感让人安心,仿佛世界虽大,终有一处完全贴合自己的所在,心理学家常说,人是习惯的动物,而这记忆座椅,正是将习惯物化,使之成为触手可及的实体。
科技的发展,常以人的懒惰为驱动力,因为懒于每次调节座椅,便有了记忆功能;因为懒于动手,便有了自动调整,懒惰催生创新,倒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这懒惰背后,却又藏着人对个性化的极致追求,现代人生活在大规模生产的时代,穿着同样的衣服,用着同样的手机,开着同样型号的车,唯有通过这些细微的个性化设置,才能略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座椅记忆功能的普及,也暗示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一车多人共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夫妻之间、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常常需要轮流使用同一辆车,记忆功能于是成了家庭内部的“和平使者”,免去了许多无谓的争执和调座的麻烦,轻轻一按,各自的领域便得以恢复,互不侵犯,各自安好,这小小的技术发明,竟也维系着人际关系的和谐。
有时候我想,人的记忆若也能如座椅记忆般精准便好了,重要的事情一键保存,需要时立即调取,不需时暂且搁置,可惜人脑不似机器,记忆总是自主选择该记什么、忘什么,那些我们以为刻骨铭心的,随时间流逝而渐渐模糊;那些我们试图遗忘的,却又常常不请自来。
记忆座椅记住了我们的偏好,却记不住我们坐在上面时的喜怒哀乐,它不知道谁在这座位上流过泪,谁在这座位上开怀大笑过,谁在这座位上做出过重要决定,谁又在这座位上只是发呆看风景,它机械地记录着数字和角度,却对人生的起伏跌宕一无所知。
每次按下记忆按钮,座椅滑回专属位置,我都会想起:科技可以记录位置,但记录不了时光;可以保存设置,但保存不了情感,或许这就是人与机器的根本区别——我们有忘却的自由,也有选择记住什么的权利。
而此刻,我调整好座椅,系上安全带,握紧方向盘,记忆已被唤醒,旅程即将开始。